在疫情防控战场上绽放青春光芒 他不是党员,却在党支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坚定地报了名;因不断有志愿者被隔离,卡口人手短缺,他主动要求替班、连续值守卡口;同组人员有女同事、也有年长同事,他主动说“你歇会,我年轻,我来顶”。他让青春的光芒绽放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。他就是李昊达,集团公司企管办的科员。 由于疫情来势凶猛,服务之初他并不知道需要做哪些工作,他只知道要下沉昌邑区延江街道东红社区和铁江社区。3月4日,他接到前往东红社区进行“第二轮核酸检测”的通知。3月5日清晨四点,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早早起床,伴着月色来到了东红社区,五点正式开始工作。社区居民对疫情防控要求并不是十分理解,没有采取拉开距离、佩戴口罩、消杀除菌等相关措施,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,他耐心、细致地劝说和解释,居民渐渐开始配合工作,并井然有序地开始进行核酸检测。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工作,他完成了东红社区近2000人的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。下午,根据社区要求,对核酸检测后人员进行登记和上门回访,他和同伴一栋栋的查一户户的核,针对漏检人员进行电话问询、上楼查看,整个下午他不知跑了多少栋楼,登了多少级台阶,最后共统计回访居民300余户,圆满地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。回到家已是深夜,在寒冷的冬日里,足足奔走了15个小时,一种从未有过的酸痛布满全身,可是他认为,通过所有志愿者的努力和付出,能让疫情早点过去,苦点、累点都值得。 从3月6日开始,卡点值守需要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,检查出入证明,并且做好卡口消杀防疫等各项工作。每天在岗八小时,为了更好的完成卡点值守工作,集团公司的志愿者实行“五班三倒”的工作机制,做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守。因为疫情来势凶猛,导致很多同志在工作时被通知需居家隔离,同时女同志只值白班,志愿者还得持证上岗,短时出现人慌。他主动要求多排班、多上岗。 他无法忘记第一个后夜班的困意,对于每天十点就能入睡的他来说,凌晨十二点开始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后半夜,困意逐渐涌上来,为了不打瞌睡,他就在雪地里来回的走动,让自己变得清醒。就这样从黑夜到清晨,一夜没合眼,又接着进入白班的工作。 最难忘的还是突降大雪的那个后夜班,那天气温特别低,天还下着大雪,视线很差,他更不敢松懈。大约在凌晨两点半左右,有一位居民在没有任何证明的情况下想闯出卡点,他们怎么劝都不好使,而且已经跨出卡点的警戒线。在没有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民警的情况下,他们反复劝说,最后成功将居民劝返。由于在雪地里站得时间太久了,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才发现鞋已经湿透,手脚冻得红肿。 像这样的日子他在卡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,但无论再苦再累,他坚信守住的不仅是卡点人员的进出,更是阻断疫情对吉林人民的伤害,只有志愿者严守卡点,才能更好的保护每位居民的人身安全。 在3月16日,志愿者们收到了来自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佟延明的慰问信,表达了对志愿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怀、支持与鼓励。这封信犹如一针强心剂,在他筋疲力尽之际增添了无限的动力,也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。当晚,一部分同志连续值守后被其他同志替换下来,由于人员不够,支部书记李克非问他“是否还能坚持”,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值守。 星光不负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历经近半个月的日日夜夜,按照公司要求,他圆满完成了值守任务,他努力的值守和认真工作,在疫情防控工作检查中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,为战疫交上了完美答卷。未来,他将会把疫情期间的历练当做人生宝贵财富,在水务集团的发展中,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为水务事业贡献力量。
|